204|“老乡生意网络”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是《得到头条》,我是徐玲。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杨国福麻辣烫赴港上市,二是殡葬业招聘信息引发关注。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上个月,杨国福麻辣烫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吃货们感叹:一人一碗麻辣烫,竟然吃出了个IPO。招股说明书显示,疫情之下,杨国福实现了逆势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共计11.63亿元,净利润2.02亿元,毛利率达到了30%。

截至2021年9月末,杨国福共有5783家门店,和另一家巨头张亮麻辣烫的门店数不相上下。这两大麻辣烫巨头的门店数加起来超过了1.1万家,跟肯德基和麦当劳两家加起来在中国的门店数差不多。而排名第三的麻辣烫品牌,门店数才几百家,和“麻辣烫双雄”没法比。

之前杨国福还玩过一个梗,他们邀请明星张亮来为杨国福做代言。当时这个消息瞬间冲上热搜,围观群众把广告词都想好了:“我是张亮,麻辣烫我只吃杨国福。”还有人在下面问:这次杨国福冲击IPO,张亮你怎么看?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可能不知道,杨国福和张亮这两巨头虽然竞争激烈,但其实同根同源,他们都出自东北的一个小地方——哈尔滨宾县,那里只有几十万人口。不但如此,还有其他一些你可能听过的麻辣烫品牌,什么汆悦麻辣烫、马玉涛麻辣烫、鸿兴源麻辣烫,都来自宾县,而且多多少少都和杨国福沾亲带故。

我数了一下,开店数量排名前10的麻辣烫品牌中,来自哈尔滨宾县的占了5家。作为一个四川人,说到这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我大四川的麻辣烫江湖,竟然被一群东北人给统治了。不过再想想,去吃云南米线的时候,老板大多也是东北人,瞬间心中平衡了。

你发现没有,这种一个地方包圆儿整个产业的现象很常见。比如,全国上点规模的包子连锁店,大多数是安徽怀宁人开的;国内八成的民营医药,是福建莆田人开的;影视圈里80%的灯光师,俗称“灯爷”,来自河南鄢陵;还有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复印店,老板大多来自湖南新化。之前我听别人说起,有个小伙子想创业开个复印店,但生意始终做不起来,直到后来娶了个湖南新化的老婆,一下子上道了,生意红红火火。

那么,这种一个地方统治一个产业的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注意啊,这跟通常说的产业集群还不一样,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在同一个地理区域聚集,而这是一个地方的人,走向全国闯天下。我们通常以为,这就是靠老乡之间的“传帮带”,通过人际网络的扩散,抢先在这个产业里建立了先发优势。这当然没错,但只是第一步。进一步研究你会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先发优势,在这个产业里建立了更高的进入壁垒。

比如河南鄢陵的灯爷。几十年前,灯光师是个体力活,要扛着笨重的器材满场跑,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机缘巧合之下,几个来北京闯荡的鄢陵老乡当起了灯爷,干得不错,后来又带出了一帮老乡跟着干。不过后来,灯光师的工作条件没那么苦了,大牌灯光师很吃香,而且还有影视圈的光环加持,愿意干的人不少。虽然有技术门槛,但愿意学的话也不是多难的事。那为什么这个行业,还是一直由鄢陵灯爷牢牢把控呢?

这其实是因为,鄢陵灯爷摸着门道之后,进一步往产业链上游走,掌握了全国的影视灯光器材租赁市场。剧组要拍戏,就得租用灯光器材,一个剧组动不动要几十个灯。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影视灯光租赁公司,也是鄢陵灯爷开的。不管你是去租设备时顺便找灯光师,还是委托你的灯光师去租设备,都是在鄢陵灯爷的网络里打转。这几年,鄢陵灯爷继续沿着影视圈的产业链往上走,开始投资影视拍摄的实景棚。这样一来,鄢陵灯爷在中国影视圈的“掌灯”地位,就进一步被巩固了。

我们再来看被湖南新化人把持的全国复印店生意。目前,新化人在全国开设了6万多家文印店、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企业,年产值上千亿元。

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复印店能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不就是买个设备就能开张吗?这个生意看起来毫无壁垒,投资不高,也不需要什么手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人都干不过新化人?我之前读到一篇论文,是北京大学一个社会学博士对新化复印行业做的调查,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新化复印人和鄢陵灯爷一样,一开始,也是几个新化人机缘巧合之下,学会了打字机和复印机的维修技术,带起了一帮老乡跟着干。在1990年代的时候,新化人就形成了一支遍布全国的流动维修打字机、复印机的队伍。后来慢慢地,他们开始做起回收二手复印机的生意。回收来的复印机维修翻新之后,转手一卖,利润比光赚修理费要高得多。

但那时候,只有大型企业和机关单位才有复印机,流到市面上的二手复印机也就不多,二手复印机的生意做不大。不过后来他们发现,有一帮台湾人在从美国和日本大量回收二手复印机并运到广州,拆掉后当废品卖。对新化人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的机会,他们赶紧找到那帮台湾人,说你不用拆了,二手复印机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这样,新化人和台湾人合作,掌握了一个主要的二手复印机进口渠道。

有了进口渠道,有了维修手艺,剩下的就水到渠成了。新化人在广州天河的科技街,建立了一个专业的二手复印机市场。同时,一部分新化人用二手复印机开起了复印店。在新化人开店之前,一台复印机要十几万元,平摊到每次复印的成本非常高,每复印一页要5毛到1块钱,而新化人进来以后,居然就把复印价格降到了一张只要一毛钱,其他人当然没法跟他们竞争。你看,新化人把持全国复印店生意,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掌握了复印行业的上游渠道。

吴伯凡老师说,企业总是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往往忽略了,想要在同行竞争中胜出,还必须对上游进行有效管理。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我在网上刷到一条招聘信息。招聘上说,这个岗位白班800元一天,夜班1600元一天,不要求学历和工作经验。算下来,月入两三万元很轻松。不过,这份工作只限男性,不能有高血压,还要胆子大。是什么工作呢?原来,是深圳一家殡仪馆在招运送逝者遗体的工人,高薪招聘是因为实在招不到人。

不过,我的同事告诉我,我可能刷到了一条假新闻。有意思的是,这条疑似假新闻,却引发了一些殡葬从业者的真感叹。说干他们这行最苦恼的地方是,无处不在的疏离感。“最常见的是别人都不敢跟你握手。原本是挨着坐的,他去个洗手间回来就不坐这儿了。”“下班高峰的地铁,打电话沟通逝者火化的事情,挂了电话才反应过来,人挤人的车厢里,只有我周围空荡荡的。”很多人感叹,殡葬从业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我想起之前也有人说过,林区瞭望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之一。他们驻守在大兴安岭茫茫林海的深处,在瞭望塔上,每半个小时就拿起望远镜,仔细扫描视线内以塔为中心、25公里范围的林区状况,一旦发现火情立即上报,并且用罗盘计算出准确位置。

整个瞭望塔只有4平方米的空间,塔上没有网络信号,唯一可靠的通信工具是对讲机,用来联系林场指挥部。各个瞭望塔上的瞭望员,相互之间也不可以用对讲机来私人聊天。瞭望员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大风吹过山林的呼呼声,和大雪压断树枝的噼啪声。像这样的瞭望塔,大兴安岭有326座。有人说,如果要评选“最沉默的东北人”,那一定是大兴安岭瞭望员。

我再给你讲一个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之一,叫“饱和式工业潜水员”。他们的工作,是潜到300米以下的海底,安装和修理海底的石油油井钻头。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人类星球》,会知道,渔民们即使下潜到三四十米的地方,如果上浮快了,身体压力变化太大,就会得“减压症”,轻则眩晕麻痹、重则残疾甚至死亡。而这些工业潜水员下潜到三四百米的地方,身体承受的大气压是正常状态的几十倍。想要避免得减压症,他们需要花十几个小时从海底慢慢浮上来,但是携带的氧气有限,这意味着,刚下潜到目的地就得开始上浮,没有时间修理海底钻头了。

怎么办?石油公司想出了一种办法,让潜水员一直生活在高压环境中,潜水时不经历加压和减压的过程,也就不会得“减压病”了。具体做法是,让潜水员提前入住船上的一个密封舱,这个密封舱内的气压和要潜入的海底压力是一样的,比如,200米深度,就是21个大气压。有任务时,用潜水钟把潜水员送到海底,完成任务后,潜水钟再把潜水员拉起来送入密封舱,全程保持21个大气压不变。几个月的时间里,潜水员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密闭的高压环境中,与世隔绝。这就是“饱和式工业潜水员”的生活。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作家苏心说过的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来说说咱们得到的事儿。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得到的一个大日子,得到已经连续两年举办“423破万卷节”。今年的“破万卷节”今天正式开始。二话不说先发福利:从现在起到4月28日,购买电子书年度VIP,只需要169元,还不是电子书会员的可以赶紧入手。

再来说我们接下来的活动:去年的“破万卷节”期间,我们发起了“鉴书官”活动,邀请用户在得到电子书写书评。一个月的时间,有两万五千多名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留下了三万多条精彩书评。今年,我们决定换一种形式,邀请你用短视频的方式“推荐一本书”。

参与方式很简单,从今天开始,拍摄短视频分享你读过的一本好书,带上话题#423破万卷节#,发送在知识城邦就可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城邦“小透明”,也不用担心,今年咱们不看数据看创意。我们特别设置了“内容优胜奖”,每周都会选出30条优质视频,为作者送上得到衍生品礼盒。邀请你大胆参与,热情围观,看看你的视频会收获谁的共鸣,你又会被“种草”几本好书。

“破万卷节”期间,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重磅活动:发布一份年度书单,并且邀请年度好书的作者来《启发俱乐部》直播。总之,接下来一个月,“来得到,阅读有方法”,我把活动日历放在了文稿区,这是属于我们读书人的狂欢节。

今天就聊到这儿,《得到头条》,明天见。

附:“423破万卷节”活动日历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