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米宣布将在香港上市。关于小米的估值,流传着从65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的多个版本。决定小米估值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一家公司的估值呢?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写文章讨论了这个问题。他曾在证券企业和商业银行担任过首席经济学家,也了解银行、科技等行业。钟伟认为,思考这个问题有三个维度:估值方法、定位和未来。只有把这三件事弄清楚了,我们才能理解,该怎么对一家创新型企业进行估值。
首先是估值方法。对一家企业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你把它定位成什么行业类型的企业?你怎么看这家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你怎么看这家企业的业绩弹性以及它的天花板?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估值方法都适用于一些创新型上市企业。
如果这些企业处于一个新的、没有边界的或者边界不明确的行业领域,传统的估值方法就会有局限性,甚至不适用。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传统的估值方法就解释不了。而对爱奇艺等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企业来说,估值可能更困难。
钟伟用上市银行来举例说明。如果我们只看到了银行的守旧,没有互联网企业灵活;或者只看到银行竞争激烈,受到最严厉的监管等不利因素,就会对银行的估值产生怀疑,并且对银行有不好的印象。
但反过来我们也能看到好的一面。比如,如果我们看到银行未来的行业集中度势必会提高,那么排前面的大银行在未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再比如,虽然银行目前受到最严厉的监管,但如果那些处于监管薄弱环节的机构,像保险或者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受到的监管也增强了的话,其实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是最小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对大银行的未来估值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以上就是估值方法的部分。也就是说,小米值多少钱,要先看人们用什么方式对小米去进行估值。
第二是定位。一家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定位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估值是否理性。
从宏观上来看,企业的定位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在物理世界的,一种是在数字世界的。钟伟认为,人类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的创造性活动、生产性活动、服务型活动、政府公共性活动都在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而在未来,我们的重心会转向数字经济。处于数字经济这个维度的企业,才是一个面对未来的企业,估值会好得多;而如果企业处于物理世界这个维度,估值可能会弱一些,因为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被深度数字化。
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什么呢?是我们线下的、真实物理世界的一个由数据构成的镜像世界。这是一个完全对称于物理世界的、数字驱动的世界。也就是说,物理世界更多地充当了一个系统的传感器,而数字世界充当了对物理世界的控制器。
钟伟认为,小米现在的主要定位是数字经济领域,较少部分布局于传统的物理世界领域。而数字经济领域是现在几乎中国所有的创新型企业都在的领域。
第三个要考虑的问题是未来。钟伟提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巴菲特穿越周期的方法,是在不利的经济周期时,对他看好的企业增加投资。因为巴菲特看到的企业并不是他眼中目前的企业,而是穿越周期的未来的企业。这种投资方法很难,因为一家企业的现状,我们都能看见,而企业在未来能不能长成一个巨人,才是估值困难的关键。
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一家企业有没有清晰的定位,还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稳健的战略能推动企业的成长,这就是我们讨论小米估值的前提。也就是说,要理解估值,必须先看定位。
怎么去理解小米的定位呢?钟伟把小米的产品线梳理为三类:第一类是跟手机相关的移动智能终端业务;第二类是跟互联网相关的服务;第三类是小米的家庭智能终端业务。
钟伟认为,当我们看小米的手机系列产品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小米在手机芯片、操作系统方面做出的努力。手机要想不完全受制于人,就要有自己的备用方案。在这方面,小米有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也有自己的手机处理器。所以小米在手机领域表现出很强的可能性。同时,小米的手机的年轻化和国际化做得也不错,国内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小米,小米在全球市场也很受欢迎,在印度、欧洲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家庭智能终端业务这方面,钟伟认为,很难充分描述这个领域。目前来看,智能家居和家电就是传统产品的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未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能被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远程控制,跟人互动。因为人类对于舒适的智能生活的追求没有止境,所以这个市场有很大空间,会不断地涌现新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小米招股书的材料,小米已经投资或孵化近百家企业,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当然,我们还不清楚小米能不能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推出更好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小米及其他类似企业也还没有走到这个阶段。
最后是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小米的大量的互联网服务,早已走出了小米手机用户、MIUI用户的范畴。举个例子,“小米运动”是一款健康管理类的App,用来管理小米手环、小米体重秤等产品,它的千万级月活用户,有一半来自苹果iOS系统。所以,光是健康管理这个细分领域,基于智能硬件和健康管理App的结合,就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但是,钟伟认为,怎么对小米估值还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虽然当我们看到BAT等传统互联网企业时,会觉得中国互联网有了一些清晰的边界,但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不清晰、不固定的边界,随时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比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或者未来区块链的介入,都可能改变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格局。当然,也有企业会犯错,做着做着可能会让消费者、投资者失望,但这正是一个无边界成长型市场的魅力。
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钟伟比较欣赏的一种理论叫做复杂网络系统(complex networks)。这个理论指出,真正在互联网领域具有价值的企业,占据了几个关键性的节点,这些节点是绕不过去的、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企业定位在这样的节点上,在未来的估值就会好很多。PC时代的微软就是这样的企业。
反之,有一些企业,虽然是互联网企业,但它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对标企业。然后,这些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是锦上添花的,要么是可有可无的。这种企业在未来的复杂网络世界当中,就不是不可或缺的,估值可能相对不那么好。钟伟认为外卖、共享单车就是这样的企业,首先是它们的场景很小,不太可能有大的关键数据,其次是太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也不处于关键性节点,估值很快就能看到天花板。
钟伟认为,小米的未来现在还没办法下定论。但是从小米的产品线来看,如果小米以互联网服务为基础,用移动智能终端和家庭智能终端将消费者的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连接起来之后,小米就有可能占据一个关键性的节点。
希望以上观点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