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世界很现实,理论有什么用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之一。他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因为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一举成名。

“颠覆性创新”理论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会在小公司发起的挑战面前不堪一击。原因不是这些公司管理得不好,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管理得太好,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应对对手从低端市场发起的挑战。结果,那些最初利润太低、产品太粗糙的低端创新,最后一点点吞噬了他们的高利润市场。

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最新的一个理论是“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颠覆性创新理论”解释和预测了为什么公司会被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挑战颠覆。“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希望回答的是,如何避免在产品开发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运气,能够进行有的放矢的创新。

克里斯坦森是一位管理学家,是一名学者,他主要生活在理论世界;但是,商业又是一个最重视实践的领域,商业活动主要发生在实践世界,而且,接受的是实践世界最为直接的反馈,赚钱亏钱、股价涨落都非常直接现实。

实践世界最理论最直接的质疑就是,理论要在实践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或者说,现实主义者应该怎么看待理论,比如商业,只要赚钱不就行了吗?

克里斯坦森在他的作品《与运气竞争》中,尝试回答了下这个问题。

首先,克里斯坦森教授认为,运用合适的理论,是他知道的处理问题的最好的途径。

他以自己为例,作为一名学者,他经常会被要求,就自己并不熟悉的产业或公司出现的各种商业挑战给出意见,“这种情况我每年都会遇到几百次”。

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仍然能够提供自己的见解,而且会让对方觉得有用。原因就是,他有一个装满了理论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让他懂得“如何思考”,而不仅仅是思考什么。

其中最著名、流传也最广的例子,是英特尔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请他给英特尔的高管解释他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并请他给出建议,英特尔该如何面对低端处理器市场。克里斯坦森并不熟悉英特尔所在的芯片和处理器行业。他介绍了自己对钢铁行业的研究,那些小钢铁厂是如何通过低端市场创新,最后颠覆大钢铁公司的案例。安迪·格鲁夫回复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随后没多久,英特尔就大举进入了低端处理器市场。

克里斯坦森教授说:“理论有自己的声音,却没有既定的目的。理论不会转变自己的想法,不会只适用于某些企业或个人,而不能适用于其他企业或个人。理论既不正确,也不错误,只会根据你所处的环境给出准确的预测。”

因此,他并不认为一讲理论,就意味着陷入学术讨论,恰恰相反,理论可以帮助人把注意力放在一个最有用的问题上:是什么导致了什么。

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哈佛商学院教一门课:成功企业的创建与运营。他会教给大家多个层面的理论。然后,他鼓励学生们戴上理论的眼镜来分析一家公司的案例。从理论出发,讨论这家公司碰到的问题和机遇的原因。用理论来预测这家公司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和机遇,利用理论来预测企业管理者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其次,克里斯坦森教授说,优秀的理论本质上就是在抽象“只要……就……”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一件事情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所谓“只要……就……”,指的是,只要我们这样做,就一定会产生那样的效果。

比如他提出的“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这个理论是在说,这个方法能够帮助你研发出成功有效的创新成果。其他各种理论都是同样。优秀的危机管理理论也是建议,只要你这么做,就会收到怎样的效果。

以飞机的发明过程为例。飞机的发明当然是受到鸟类飞行的启发。最开始时的发明家,都试图学习鸟类的飞行,他们按照自己理解的鸟类的飞行条件去加以模仿。人们认为,羽毛、翅膀和飞行之间有紧密联系。但是这些尝试并不成功。

直到荷兰裔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总结出了后来大家知道的伯努利原理,大家才理解了升力的重要性。所谓升力指的是,当空气流过一个翼状物体时,物体下方的空气会将翼状物体往上推。鸟类的翅膀具有翼状物体的功能,因此流过翅膀的空气会把鸟类向高处推。

伯努利原理让人们明白,飞行的条件不是翅膀和羽毛,而是升力。

克里斯坦森教授关于理论的第三个看法是关于如何看待不符合理论的异常现象。

他的态度是,要把问题看成一个能够用来理解原因的机会。理论不会以一种完整和完美的形式出现。理论是随着对理论的应用不断改进的。

克里斯坦森说:“好的理论需要异常现象的出现才能得到改善。所谓异常现象,就是理论无法解释的事物。异常现象的出现,迫使研究者不得不重新回到现象的泥潭。他们需要对理论做出改善,以便能够为异常现象提供解释,或者划定新的界限,说明理论不应该再哪些领域中使用。每当发现异常现象或是为异常现象找到解释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世界运转的方式多一些认识。”

因此,遇到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时,要以接受的心态去面对,并以这些异常现象为契机,来让理论变得更坚实。而不是抛弃理论,彻底转向经验主义。

在他看来,学术界很多人有一个荒谬的习惯,挖空心思进行一些研究,然后“推翻”其他人的理论。这种做法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异常现象没有办法推翻任何理论,只是指出了一些理论尚未能够解释的东西。”

异常现象的作用,要么是帮助设定理论的边界,也就是它适用于哪些情况,不适用于哪些情况,要么就是帮助建立更好的理论。

以上就是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对理论的三点认识,希望对你能有启发。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USEnglish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