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已经“入侵”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人们担心孩子们会过度沉迷于智能手机。《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提出,相对于孩子,我们更应该关心沉迷手机的家长。36氪编译了这篇文章。
文章介绍,当代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频率,与之前相比已经是最多的了,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质量却越来越低,甚至产生了一种虚假互动——家长经常会出现在孩子的现实生活里,但是情感上的存在却是断断续续的。
沉迷智能手机的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是注意力分散式的。有一位经济学家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儿童受伤率提高了,儿童进急症室的次数也增加了。
除了儿童安全外,家长沉迷智能手机,也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文章介绍,美国现在学龄前儿童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从1970年起,孩子开始“频繁”接触屏幕的平均年龄从四岁提前到了四个月大。
儿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玩新型互动游戏,或许有益于他们的成长。但与父母进行重复的对话和互动,更有益于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婴儿以及学步儿童交流时,全球各地的家长都会使用类似的模式:高音调、简化语法、夸张热情的互动。一项研究表明,11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接触了这种互动式、情感回应型的说话方式,他们会比没接触过这种交流方式的两岁儿童多认识一倍的单词。另一项实验表明,当婴儿面对面听完一个人讲几个小时的话,之后他就能分出这种语言里特定的语音元素。另一组婴儿听的是视频里的相同内容,但他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专家凯西·赫希-帕西克说,出色的语言技能的关键,就是儿童与成年人之间互相熟练对话。如果家长因为接听电话或查看短信而中断交流时,儿童就没法从对话中进行学习。
平衡成年人与孩子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家长长期的分心教育,会导致最糟糕的教育模式——虽然家长本人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情感上的存在却只是断断续续的。与专心陪伴孩子的家长相比,因为智能手机而分心的家长,如果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被人打扰,就会感到很恼火,更容易发飙。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孩子会从家长的不互动中觉得自己还不如一封邮件重要。
怎么避免出现分心教育呢?文章作者说,一个好消息是,年纪小的孩子天生就能从大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你第一次分心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把你的注意力拽回来,如果家长不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会试图帮忙调整。不过,如果家长一直不改正,孩子们最终也许会放弃。最好的方式,就是当你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中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