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科学是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最好方法

7月8日,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演讲的主题是科学的价值。潘建伟谈到了科学对个人的价值。

在他看来,科学对个人的首要价值是:它是人们达到内心宁静的最可靠途径。“内心宁静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恐惧和忧虑。人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忧虑?皆源于未知,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前,未知和归宿的问题,只能在宗教范畴里解决。后来,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解释。不过,也有人认为,科学的价值只体现在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的启示还是不如宗教。潘建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在宇宙面前,人类确实是非常的渺小;但人类又是伟大的,以人类脆弱的个体,居然还可以仰望星空,去窥探宇宙的奥秘,这种自豪感,是宗教所不能给予的。

潘建伟相信,一个人降生在世界上,总要去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但又不能强求,因为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再怎么强求,人类对于自然界而言仍然是渺小的。对于科学的价值,他还引用了梁启超的说法: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科学正是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最好方法”。

潘建伟觉得,对于探索科学来说,从容不迫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但中国学生现在面对的环境是外在的、功利的,学生也都很辛苦,“辛苦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应该把求知变成解难题、考高分,上好学校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以后能够找一个好工作。这种氛围,会让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现实,难以静下心去钻研”。

潘建伟还很喜欢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他发现,科学研究正是如此,费了大把力气,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但是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带来的最大乐趣。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USEnglish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