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巴菲特股东大会:2023年,财富的逻辑怎么变?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巴菲特出席伯克希尔2023年股东大会。第二个是,2023年,小店创业成为新趋势。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这两天,有一条新闻刷屏了。这就是5月6日,巴菲特和芒格出席2023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这场大会在投资圈的分量有多重?被称为投资界的春晚。而且还得佩服一句,两位老人家身体是真好。巴菲特今年92岁,芒格99岁。整场股东大会五个半小时,两位老爷子状态全程在线。当然,每回巴菲特和芒格出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肯定是,他们到底又说什么了?今年的财富指针,到底往哪指?

话不多说,咱们马上进入正题。这场股东大会,网上已经有全文稿,内容很多,我们就不做全程回顾了。只说其中最关键的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投资的总体行情,到底怎么样?从巴菲特和芒格的整场发言中,能读出一个信号,叫谨慎乐观。简单说,就是钱没有以前好赚了,但是依然能赚。

这从巴菲特过去一个季度的动作上就能看出。从2023年开年以来,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增加了20亿美元。而且整个一季度,巴菲特几乎只抛不买。当季出售了133亿美元的股票,而买入的股票只有28亿美元。尤其是银行业的股票,去年的第四季度,巴菲特就几乎清空了手中所有的银行股。

对不经营投资公司的普通人,巴菲特强调了三件事,按照重要性从低到高分别是。首先,手头一定要有点现金,借用巴菲特的原话就是,现金绝非垃圾。其次,永远保证赚的比花的多一点,原话是,花费要略低于你的收入,并避免债务,努力比你的信用卡利息赚取更多的收入。这不难理解,假如不这么做,你从借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有永远还不完的债。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并加强你赚钱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投资,不是外部的股票,而是你自己的能力。

就像巴菲特说的,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明天什么都不确定,明年什么都不确定。你最好的防御就是你自己的赚钱能力。芒格也给了类似的建议,他说,要习惯未来少赚钱。同时,要学会远离有毒的环境和人,坚持终生学习,延迟满足。假如你这么做,你将取得成功。假如你不这么做,你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了。

第二个重点是,巴菲特和芒格,对具体行业的判断。也就是,那些热门行业,前景到底怎么样?

首先是AI。从巴菲特和芒格的发言中,你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AI的判断,跟科技圈里的人很不一样。他们认为,AI有前景,但是被某些人夸大了。原话是,AI能改变很多东西,但改变不了人类的想法和行为。注意,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不看好热门的新技术。

比如,1999年,是网络投资热的高峰。巴菲特受邀参加美国最大的科技界峰会之一,太阳谷峰会,做闭幕发言。当时有大量的投资者涌入网络行业。针对这个现象,巴菲特是这么说的,推广新行业是一个美妙的事情,因为新行业很容易推广,毕竟,说服人们投资老行业很难。即使这个新行业投资会带来损失,人们还是会继续投资。你看,这明摆着是对网络行业不看好。而且巴菲特当时还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石油商人死后进了天堂。天堂的守门人圣彼得告诉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本来能进天堂。但不巧,天堂的名额是按人群分配的,现在给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这个商人一听,不慌不忙地跟圣彼得说,我能说五个字吗?圣彼得说,你说吧。于是,这个商人提高音量,在天堂喊出了五个字,地狱有石油。结果所有的石油勘探者听到后,都离开天堂,冲向地狱。天堂里的地方,就空出来了。而且这个故事的结尾更讽刺,按理说,别人走了,位置空出来,这个石油商人正好可以留在天堂。但是他看着大家都冲向地狱,居然说,我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去地狱吧,万一真有石油呢?

巴菲特想说的是,面对热门行业,别失去判断力,别乱跟风。这是巴菲特对AI行业的看法。

其次,是银行业。我们都知道,过去一年,美国的银行业不太平,尤其是硅谷银行倒闭,导致很多人看空美国银行业。巴菲特和芒格认为,这事得从根源上思考。银行问题的根源之一,是银行家想变富,想赚大钱。比如,芒格说,银行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价值。比如早期的美国银行,给移民提供专门的优惠等等。这能促进整个社会发展。银行家应该更像参与建设社会的工程师。

最后,关于汽车行业。巴菲特和芒格认为,汽车行业的运行一直都很艰难。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汽车经销商业务,也就是卖汽车,而不是造汽车。借用巴菲特的原话,汽车行业不会消失,但5年到10年后汽车行业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不论是汽车架构还是市场架构。

这回的讲话中,巴菲特和芒格也提到了其他的热门行业。比如,对苹果公司,依然很看好。再比如,对比特币,很不看好。巴菲特说,人们可能会对美元失去了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就会大放异彩。任何代币都是一个笑话,是疯狂的。

这是第二个重点,巴菲特对热门行业的判断。第三个重点是,我们应该怎样做资产配置?这个问题再延伸一步,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分配自己的资源?即使你不做投资,这部分也建议你听听。

分析巴菲特投资逻辑的书很多,我看过的最简洁的概括,来自投资人丁昶老师写的一本书,叫《文明、资本与投资》。里面说,巴菲特的资产配置策略,可以概括成两句话。资产端尽量与物价相关,负债端尽量与物价无关。

先看前半句,资产端尽量与物价相关。也就是,你所投资的资产,能跟着物价一起涨。比如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DQ冰激凌,都跟普通人的生活关系密切。物价上涨,这些公司的收入也跟着涨。而你的投资,也会跟着一起增值。这就叫资产端与物价相关。

再看后半句,负债端尽量与物价无关。也就是,你借来的钱,并不会随着物价上涨而一起上涨。你可能会说,物价上涨,借钱的利率肯定也更高,哪有这种好事?还真有。比如,保险业务。这也是整个伯克希尔最关键的业务之一。你看,保险公司的模式是,你先交一笔保费,保险公司承诺兑现赔付。而保费,从资金性质的角度看,就是一笔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的负债。因为你将来承诺赔付的金额是固定的,即使发生通货膨胀,这个负债的金额也不会变。这就叫负债端与物价无关。

这两条加在一起,就实现了一个理想的投资状态。只要物价上涨,收入也一定会跟着一起涨,但成本却不会跟着涨。所谓的指数型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来的。

最后,咱们回到这场发言的主基调,谨慎乐观。这是态度,那么,应该怎么行动呢?也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当下最优。也就是,你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这不重要。关键是,你得在现有的方案里,找到一个当下的最优解。借用巴菲特的原话,这可能是你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也可能是你能做的最聪明的事情。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看到了一组关于小店创业的统计数据。里面显示,最近一年,小店开店数正在快速增长。比如,上海,根据美团数据,上海在2023年第一季度,新开小店超过3万家。再比如,广州正在重点打造一刻钟生活圈,也催生了不少小店。再比如,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年初,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了1.14亿。占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将近3亿人就业。

那么,开小店都干什么呢?你在网上能看到很多建议。比如,有最适合女性开的小店清单,像美甲店、干洗店、奶茶店。再比如,有最适合懒人开的小店清单,包括外卖餐厅、二手数码销售,以及拼多多自提点之类的网络平台代理。假如在这些清单中找一个交集,那就是,超市。几乎给所有人群开店建议里,都包括超市。

针对怎么开超市之类的小店,咱们得到有一门专门的课程,零售专家黄碧云老师的《小店创业课》,里面有很多实用的技巧。但是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不说技巧,说说超市设计中的心理学。我们从三个问题说起。

第一个是,超市里为什么总有免费试吃?按照最初的设想,这是超市为了让顾客更好地了解商品。后来,有人更进一步,说这是营销中的互惠原理。说白了,就是吃人家嘴短。你吃了,就多少感觉欠商家点什么,不好意思不买。但是前段时间,我在一个国外的心理学网站上,又看到一个解释,很有意思。说的是,试吃的本质,其实是在激发顾客对一个商品的占有欲。

也就是,一旦你比别人先体验过某个东西,你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东西更大程度上属于你。有点先看先得的意思。比如,听歌,就像我现在跟“00后”谈论周杰伦,我总觉得周杰伦是属于我们“80后”的。但事实上,哪有这么回事,我们只是先听到而已。

同样,超市里的试吃也是类似的原理。比如,你试吃过一块蛋糕,当时未必买。但是,当你看到别人在蛋糕的货架前观望,你会觉得,你比他先品尝了这块蛋糕,你对这块蛋糕有更大的占有权。属于你的东西,你哪有不买回家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超市的购物车为什么越来越大?有人曾经统计过,今天超市购物车的平均大小,是1975年时的两倍。有人说是因为把购物车做大,贼不容易偷走。美国有个社会活动家,叫拉尔夫·纳德。这个人在20世纪60年代时特别活跃,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难缠的消费者。他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研究商家怎么套路消费者。他认为,购物车之所以做大,是想让消费者,不好意思买得太少。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有人专门研究过,人有一种本能,就是把空的地方填满。你看见桌子空着,就忍不住想摆点东西。看见购物车空着,就忍不住要往里面放点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但凡包装上印有人脸的畅销商品,为什么大都被放在货架的第三层?首先,肯定是因为第三层的高度,跟一个人视线的高度差不多,正好能看到。那么,为什么要把包装上带人脸的商品放在这呢?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空想性错视。说的是,你会不自觉地,把一些图案联想成人脸。比如,云彩的形状、地上的裂纹、岩石上的纹理,都容易被想象成人脸。这个理论再延伸一步,就是我们天然对同类的面孔更敏感。当一大堆商品出现在你面前,你大概率上会先注意到,包装上有人脸的那个。

你看,这些设计都很有用,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注意到。就像《设计心理学》的作者唐纳德·诺曼说的,优秀的设计往往比糟糕的设计更难被注意到。是因为优秀的设计很好地契合了我们的需求,融入我们的生活,难以被察觉。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巴菲特2023年的财富建议,以及超市设计中的心理学。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USEnglish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