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卞恒沁、李仲轲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中华书局在我们这首发一本电子书《四夷居中国》,就是指四方夷狄都居住在中国。作者是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老师。这本书在学术界的小圈子里,火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今天首发的是它的电子版。
这本书切入中国历史的角度很奇特。它是从地理环境入手,把整个东亚大陆也就是中国,从史前史到文明史,也就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和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打通来叙述,来看这片土地上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构思很宏大啊。这本书读下来,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今天就跟大家聊其中的一个话题。
过去我们通常以为,贸易是化解战争的一剂良药。我们以前的罗辑思维节目就讲过一期。明朝的时候,因为拒绝和北方的蒙古贸易,结果双方战火不断。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系统特别脆弱,如果南方农耕民族不跟他们贸易,他们的基本粮食安全很难保证。一旦天灾来临,他们除了南下去抢,就没有别的活路了。
到了明朝的隆庆年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朝重开和蒙古的贸易,结果就结束了将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从此,双方就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了。道理很简单,如果能通过贸易获取生存物资,谁愿意打仗呢?战争成本太高了。
不过,这次读《四夷居中国》这本书,却看到一个相反的逻辑。贸易可能带来战争。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例子就是满清的崛起。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满清的前身是女真人,在明朝前期的时候,女真人基本谈不上什么成型的社会组织,生产也很落后,在蒙古人的压力下,甚至还要寻求中原王朝的庇护。可到了努尔哈赤的时候,他们怎么就突然凝聚成那么一大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呢?
女真人的生产形态很复杂,既有渔猎,也有放牧,还有农耕。这种丰富性可不是什么好事,这说明他们的生活资源的来源,既很短缺,又不稳定。任何一种单一的生产方式都养活不了自己。为啥?中国东北,气候非常寒冷嘛,自然环境太严酷了。
明朝初年的时候,朝廷还真有向女真人推广农业技术的想法。但是后来发现不行,在东北,只要把握不好种植粮食的时机,很容易出现粮食欠收的问题。所以这个尝试就失败了。
那怎么办呢?家门口有这么一帮经济不稳定的人,也是个隐患啊。明成祖朱棣说这么的吧,开通贸易吧,你们不擅长种粮食,就干点能干的事,然后咱们互通有无,经济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就是贸易思路。
于是1406年,就在现在的辽宁抚顺一带,设立了“开原马市”。名字叫马市,但是交易的可不仅是马,还有就是女真人的各种土特产。比如人参、木耳、兽皮等东西。明朝人给女真人提供生活必需品,就是“粮米盐酱”,除此之外呢,还能获得明朝比较先进的工具,比如什么铁锅,铁犁等。
你看,挺好吧?明朝在这个交换中,既获得了用来享受的奢侈品,还将自己多余的粮食、盐交换到关外。另外还一石二鸟,顺手解决了关外地区的稳定问题。但是万没想到,这个措施,也在几百年后给明朝自己埋下了毁灭的祸根。
首先是经济问题。马市一旦建立,女真人就真不从事农业了。与其累死累活种那点儿没保障的庄稼,还不如自己去采点蘑菇,弄点貂皮,和明朝人换粮食划算。这之后呢,女真人就偏离了农耕的轨道,专注于捕猎和采集,经济结构越来越畸形。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马市的建立,也影响了女真人的政治结构。
女真的各个部落最开始,是在分散地居住在现在中国的东三省,甚至更北的地方。明朝人在辽宁抚顺设置了马市,用奢侈品换日用品的收益更高,分散的女真人,都集中居住到了马市贸易路线的周围,逐利而居,而不是原来的逐水草而居了,很正常嘛。
那你想,那么多不同的部落聚在一起,肯定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冲突啊,要不就是你今天卖得便宜了扰乱了市场,要不就是你又抢走了谁的客户,反正就是互相不服气,冲突不断激化,各个参加贸易的部落都在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互相攻伐。这就是武装的起点。
做生意做出了乱子,而且就发生在家门口,明朝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啊。怎么办?他们选择了一个最经济,当时看起来也是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扶持代理人,专门找女真人中那些忠顺的地方酋长,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让这些酋长自己出兵来代替明朝管理女真部落。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真部落酋长,有了明朝朝廷的授权和扶持,军事力量强大了,那肯定能掌握整个女真民族在马市交易上的主动权。这样子一来,女真人的军事和经济权力,都集中到了少数酋长身上。当时女真部落,就出了一位非常有统治力的酋长,叫做王台,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觉昌安,这个觉昌安的孙子你肯定熟悉,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到这儿为止,炸弹已经做好了。就差一根引信了。明朝末期,这根引信来了,那就是“小冰期”。
我们都知道,明末农民起义就是因为小冰期导致的气候异常和旱灾,造成的粮食欠收,当时的旱灾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李自成在1629年起义,而他的老家陕西,在1622年到1629年,八年大旱,没有下过一场雨,整个延安府甚至到了“人相食”的程度了。
关内没有粮食,关外的女真人能好到哪里去?气候肯定更恶劣啊。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么?因为马市的建立,女真人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得十分畸形,丧失了农业耕种,自给自足的能力,之前依靠贸易交换来获取粮食,现在关内也没有粮食了,毕竟人参又不能当饭吃。怎么办?去关内抢。
在1644年,当李自成带领饥肠辘辘的农民军抵达京师城外时,关外饥肠辘辘,同时又武装到牙齿的女真人也不约而同地到达了山海关。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还有更深一层的逻辑值得注意。农耕民族的生产剩余是相对稳定的,一年能生存、能出售的粮食就那么多。但是贸易的增长曲线通常是快速的。女真人一旦发现卖人参、貂皮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那整个东北都会接到这个市场信号,大量的物资都在向马市集中。
而一旦卖不出去,人参这东西又不能保存,积压之后就是腐烂,损失就大了啊。1608年,努尔哈赤就干了一件事,叫“挟参索值”,就是拿着卖不出去的人参,带着5000人马来抚顺武装要钱。不给钱就要打仗,这也是女真和明朝武装对峙的开始。
所以你看,农耕经济和贸易经济并不是天然的好伙伴。这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贸易不仅带来和平,贸易也可能引发战争。历史互动的机理,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啊。这就是读《四夷居中国》这本书的妙趣所在。
今天是中华书局在我们这里首发《四夷居中国》这本书的电子版,如果你对类似的话题感兴趣,推荐给你。现在下单,首发期内享受独家特价。
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