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冯启娜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认识美国,对当前的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急需的课题啊。你懂的。
李稻葵老师讲了一句话:“在百年未遇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学界急需一本新时代的《菊与刀》,用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国。”
对,《菊与刀》这个比方很恰当。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是通过这本书来了解日本的。在中美关系非常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也急需一本有足够深度的书来了解美国。
为此,广西师大出版社今天在我们这里首发一本书,叫《阿尔比恩的种子》。阿尔比恩是英格兰群岛的古称,听名字你就知道了,这本书的角度是看,那些最早来到美国的英国移民,是怎样像种子一样撒到北美大地里,300年渐渐长出来一个美国的。作者大卫·费舍尔。
这本书在美国也是经典。被称作是“美国的精神地图”。据说克林顿执政八年,这本书就在他办公桌上放了八年。这本书很厚,1200页。但是没办法,谁叫他这么重要呢?所以今天仍然郑重地推荐给你。
关于美国的强大,有很多种解释。《阿尔比恩的种子》提供的,是一种文化角度的解释。
在这本书看来,美国就是一个火锅。刚开始啥也没有,然后有人往里添了一锅底汤,不断往里放新东西。汤的味道越来越浓,但是锅里的东西又都没有被煮化。这才是好火锅嘛。我们来看看美国这个火锅是怎么涮的。
第一波来到美国的,是清教徒,就是“五月花号”上的那波人。他们主要定居在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东北部的几个州,核心是马萨诸塞,俗称“麻省”。这批清教徒生活严谨,自视甚高。他们的移民区,外人是不能随便去的。去的话,得有人写推荐信,证明你品行良好,当地的法院批准了才行。所以他们骄傲地说,他们这批人被选择了两次,一次是上帝,一次是马塞诸塞州的法院。
过去我们总以为他们是受迫害的清教徒,就以为他们是穷人哈。不,这拨移民中没有穷人,穷人是出不起这么大一笔航海的路费的。他们是英国的中间阶层,工匠、小店主、低级贵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他们打响的。也是他们成立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发明了美式足球和棒球。到现在,全世界教育资源最好的,也是这片地方。你看,这就是阿尔比恩群岛,英格兰,洒向美洲大陆的第一批种子,美国这只火锅的汤底。
但是,紧接着来了第二波人,叫保王党人,他们大概要迟20年。主要聚集在弗吉尼亚州。他们可就是贵族了。既然是贵族,那人口中就不止是贵族家庭。四分之一的贵族,其他四分之三是他们带过来的仆人。所以,这片地方就特别讲究等级制度。他们在英国就住在乡下大庄园,到了美国就住在种植园。对,后来美国南部的那些大奴隶主,就是这帮人。
你别觉得奴隶主就坏哈。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美国最早的几位总统,还有南北战争中著名的罗伯特李将军,都是弗吉尼亚人。
接着说第三拨人,是贵格会。他们又迟来了30年左右。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附近。
贵格会,是新教的一个派别。简单理解,他们是新教徒当中比较佛系的一帮。所以,贵格会对穷人移民敞开大门。有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思。这个地方,比较平等,也比较多元化。这样一来,上层社会的家庭就不愿意移民到这个地区了。
好,再看最后一拨,第四拨人是边区人。
他们来得最迟,18世纪才来。他们原来的故乡,也是英国的边区。来到美国之后,也是生活在靠西边比较内陆的地方,所以叫“边区人”。
这帮人比较推崇暴力。当地流行一句话,“每个男人都应该是自己家庭的警长。”美国西部片里,动不动就拔枪的牛仔,就是这批“边区人”。
三四百年的美国历史,其实就是这四种底色在美国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不断混合,交替登场,时而分离,偶有冲撞的历史。
如果不理解这几个版块,笼统地说美国,实际上就是一笔糊涂账。一会儿是清教徒,一会儿是帝国主义,一会儿是绅士,一会儿是牛仔。哪个才是真正的美国?答案是,没有什么单一的美国。是一家子四个同胞兄弟,长得一样,交替登场,处理不同的问题,外人误以为是一个人而已。其实他们内部也有矛盾。
拿我们中国来说。很多外国人,以为中国人都爱吃烤鸭,人人会功夫,都是孔子的信徒,但是我们知道,那是瞎子摸象,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中国人。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本书不是解释美国的强大么?如果仅仅把美国的四个文化板块展示出来,怎么能说明美国的强大呢?每一个国家、文明,你要是细分,都能分解成几个文化板块啊?对,但是组合的历史过程不一样。还记得我之前那个,涮火锅的比方么?
就拿文明古国来说,古埃及,是传统断了。后来的人和先前的人没关系了。现在住在埃及的是阿拉伯人,不是古埃及人的后代。还是前面说的涮火锅的例子。这是把原来的底汤倒掉了,换了一锅汤。印度呢?每一波新来的人,都把原来的人踩在脚下,原来的文化表现不出来了。火锅的汤虽然没换过,但是原来的食材被煮成了一锅糊糊。
而你发现没有,强大,而且有韧性的文明,其实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传统是在时间中一层层叠加出来的。越来越丰富,最早的那一层,直到今天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清晰的表达方式。味道复杂,但是所有的食材都没有被煮化。中国这锅汤熬了3000年以上,而美国熬了300年,但是背后的逻辑都一样。
这样的文明,最大的好处是,不同的场景,他们可以拿出不同的文化侧面来应对。尤其是当文明遇到危机的时候,它总能有历史上的精神资源可以借用。举个咱们中国的例子。
清朝入主中原200多年,表面上已经全是顺民了啊。但是真要到了危机的时候,历史上的精神资源就立即醒来了。
太平天国是陈胜吴广附体,甚至还有外来的基督教的精神资源。这招不行,晚清的革命党又来了。汪精卫这批想靠暗杀的,心里想的是战国时候的荆轲刺秦王。章太炎这批想靠武装暴动的,经常说的那句话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是楚国最后一个大将项燕说的。那个时候的革命党,主要是南方原来的楚国人嘛。孙中山借用的精神资源,则是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你看,这个文明的百宝箱里什么都有,他们只是暂时沉睡。
打个比方,这些古老的精神资源就是电脑里面的预装软件。你哪怕把它删了,只要系统一升级,它就又全部装回来了。暂时不用,但是真要到用的时候是真能用得上。
美国也是一样。独立战争,清教徒打头阵。宪制建国,保王党最拿手。西进运动,牛仔冲在前面。废奴运动,贵格会提供道义力量。一部美国史,其实是四种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过程反复发生,就像打铁一样,把一个文明锻造得既多元,又整体,还有极强的韧性。
明天的节目,我们就来聊聊,按照《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本书的分析框架,特朗普上台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是《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本书在得到App的首发。现在下单,还能买纸书送电子书。书虽然很厚,但是细节非常有意思,我自己是两天就读完了。了解美国,现在我们需要深入它的传统了。这部经典,推荐给你。
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