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期 | 基督教的桥梁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本周,我们在向你介绍李筠老师的最新课程《西方史纲50讲》。

这门课虽然叫“史纲”,但是它并不是纲要性地给你讲西方历史。它是帮你在大逻辑上理解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方世界是怎么一步步演化出来的。

我学完了这门课,最深的印象是: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最大的不同,中国是生生不息,西方文明是先死后生。

什么意思呢?中国文明上下承接的脉络非常明显,是一个渐变演化的过程。而西方文明的演化,通常是一个文明倒下了,本来觉得它死了,但是在它的灰烬上,留下了一些遗产。这些遗产浴火重生,又意外地成就了下一期文明。

前两天我们说的是,古希腊倒下了,但是个人主义和科学精神保留下来了。古罗马倒下了,但是罗马法保留下来了。今天我们来聊聊基督教,看看它留下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一个经典的说法,西方文明是有三个部分构成的:希腊哲学,罗马法和基督教。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拜占庭帝国,同样也有这三样东西啊,而且在当时看,这三样东西在东罗马帝国更完整、甚至更正宗。希腊,就在东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也是发源于东罗马帝国境内,罗马法在东罗马帝国也最发达。那为什么东罗马帝国越到后来越像东方文明?同样的配方,它怎么就没能发展成西方文明呢?

所以说,文明的发展,不是搭积木,不是把那些成分放在一起,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这些成分还需要特定的机缘在特定结构中起特定的作用。

我们来看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一开始是被迫害的,被迫害了300年。到了君士坦丁皇帝的时候,才合法化。站在基督教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他们信仰的胜利,但是站在罗马皇帝的角度来看,这是他在利用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这背后,明显是一个默契。所以,在东罗马帝国,基督教就成了东正教,国王或者皇帝是宗教领袖,是典型的政教合一。这其实是宗教和政权发展的一个正常的轨迹。

而在西欧,基督教的发展就不正常了。当时在西罗马帝国,不是不想搞政教合一,而是搞不成。为啥?西罗马帝国世俗政权一塌糊涂啊。你想,罗马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啊,目标太大,所以几百年经常被抢来抢去,最后被蛮族灭掉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境内已经退化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了,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我们过去一直觉得,西欧的中世纪那是一片黑暗,这都是基督教的错。不对。西罗马灭亡的时候,直到文艺复兴之前,基督教反而是西欧唯一的积极力量。因为世俗政权不行了,宗教力量才挺身而出,承担着整合社会的任务。

你想,当日耳曼人接过西罗马的烂摊子的时候,他们的文明还处于非常蒙昧的状态,什么罗马法,什么语言、哲学、艺术,他们都继承不了,最好继承的就是宗教了。宗教情感是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的,很容易被召唤出来。

所以基督教会反而成了保存罗马文明火种的一个宝库,什么政治制度、法律、行政管理、司法审判、哲学、文字,教会保存了罗马的这些精华,后来都慢慢都教给了日耳曼人。西罗马帝国就像一架飞机坠毁了,教会成了保存重要数据的黑匣子。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面,西欧的局面非常奇怪。国王们控制刀枪,而教会垄断精神。双方博弈了几百年,宗教居然略占优势。因为国王们是分散的,而教会是统一的嘛。

最戏剧的场景就是,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较劲,结果被教皇开除教籍。就这么一个轻飘飘的开除,就逼得亨利四世不得不跑到教皇那里,在冰天雪地中赤脚站了三天,求教皇原谅。所以在西欧,出现了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长期政教分离。

这种奇特的政治结构,让基督教在现代西方文明的诞生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

我们主要说两点。

第一个作用,是神学。

过去我们一提到基督教会,就想起什么宗教裁判所,什么火刑柱,是一个迫害思想自由的恶霸形象。那基督教神学是不是就是愚昧的代名词呢?关于神学,其实外行人知道得极少。我知道的就是,一帮修道士天天论证“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我过去的印象也是,神学很无聊。

但是,用李筠老师的话说,不然。神学深如海。

你想,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获得了一种很偶然的独立地位,它不需要去讨好世俗政权,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啊。基督教是一种精神力量,他也要和其他精神力量竞争,比如希腊哲学。它如果不能在智慧上超过这些竞争对手,高端人才就会被抢走。所以,神学家们就从希腊哲学里面学会了很多思路和方法。你大致可以把神学看成用哲学的概念、逻辑、方法来论证信仰的这么一门学问。

我重点建议你去听听李筠老师《西方史纲50讲》课里的第29讲,说神学家阿奎那是怎么把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哲学理论纳入到基督教的理论体系里的,很有意思。

我们经常听说基督教是怎么迫害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的,但是你想过没有,牛顿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啊,实际上,19世纪之前的大量科学家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不仅和基督教不冲突,甚至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在用理性的力量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神学,实际上成了西方理性精神和科学思想诞生的土壤。

基督教对现代西方文明诞生的第二个作用,就有意思了,它通过培养一个敌人的方式,直接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

基督教培养的敌人,就是宗教改革诞生的新教。新教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要每一个人自己和上帝交流。就这么一点刚开始的区别,但是无心插柳的结出了一枚巨大的果实。

你想,原来的教会肯定是主张,每一个人出家成为修士、专职当神父才是高尚职业,其它的职业肯定低人一等嘛。但是既然新教反对教会的权威,那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它就得论证,当神父加入教会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一个职业都能荣耀上帝。

其他职业倒也罢了,有一个职业因此获得了新生,那就是商人啊。

耶稣曾经说过,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在古代社会,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这种认识,都鄙视富人。但是,新教为了和基督教会反着来,居然发展出一种全新的伦理认知:商人也不错啊,赚钱也是为了荣耀上帝啊!这么一来,道德枷锁就被解开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就被解放了。本来人心里面就自带赚钱的发动机,现在可好,不仅以前的约束都没了,而且还加上了超级强劲的宗教使命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解决了。对,这就是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揭示的那个道理。

你看,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作 用,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它保存了古老方法论的火种,另一方面,它又是点燃新精神的干柴。一方面,它用斗争的方法学习了它反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用激发的方法成就了它反面的东西。一方面是有心栽花,另一方面是无心插柳,结果在就它的基础上长出了两个现代西方文明必不可少的东西,理性思维和新教伦理。

你看,李筠老师的最新课程《西方史纲50讲》就是从这样宏观的角度,来带你细看西方文明的。那些零碎的文明现象,一旦这么条分缕析的整理之后,是不是加深了你对西方的理解?这门课,再次强烈推荐。

罗辑思维,明天见。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