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期 | 英国的平台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这一周,我一直在向你推荐李筠老师的课程《西方史纲50讲》。这是施展老师《中国史纲50讲》的姊妹篇。今天我们来聊聊,英国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我一直对英国有一种特殊的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牛顿的祖国,也不仅是因为蒸汽机和工业革命,而且是因为英国对现代社会贡献了很多制度创新。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强国。

但是李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对啊,英国不是第一拨大航海的参与者啊。抢到第一拨殖民地红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啊。哥伦布就是代表西班牙国王去寻找新大陆的啊。

过去我们都是以为,是大航海激发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给欧洲带来了新殖民地,殖民地变成了宗主国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原始积累。

总之,过去我们以为,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西方当吸血鬼、殖民地当小绵羊的历史。但是按照这个逻辑,英国应该是迟来的,为什么最后胜出的反而是英国呢?

我们先说李筠老师给出的答案。答案是:正是因为英国落后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

西班牙葡萄牙拿到了大航海的第一波红利,抢到了大片殖民地和印第安人的金银珠宝,然后他们会怎么办?穷人乍富,当然是先改善生活,提高消费啊。谁消费?当然是国王消费。

要知道,这不是什么没有远见,也不是什么道德堕落。那个时代,所有的国王,都这样,征服了一片新地方,拿到了一笔新财富,不花,留着干啥呢?但是照这个方法花钱,金山银海也总有空的时候。西班牙的富有,只是暂时的富有。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摧毁,海上霸主最重要的硬实力没了,西班牙帝国的故事基本也就结束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英国就能靠殖民地发展出资本主义呢?说到底还是因为落后。

你想,哥伦布是1492年第一次到的美洲。第二次去的时候,已经有17条船,1500多人了。

而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据点的时候,是1602年,迟了100年,那在北美还有什么地盘呢?而且实力差得也远啊。第一个据点,是詹姆斯敦,第一批只去了几十个人。等到第二批船队抵达詹姆斯敦的时候,被打死和饿死的第一批殖民者高达七成。

当时的詹姆斯敦也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有一片土地,所以,老办法,种庄稼吧。几十年过去了,英国人利用当地的物种培植烟草成功。烟草当然是拉回欧洲去卖,让吸烟在欧洲成为时尚。好了,市场有了,该扩大种植了吧?问题又来了,劳动力在哪儿呢?欧洲人才不会远渡重洋,去当时的美洲种地呢。

所以你看,不是西班牙人不想搞全球贸易,当时的美洲确实也不是合适的贸易对象。要么没东西,要么没人力。西班牙人把印第安人抢光之后,也确实不知道怎么利用这块新土地。

英国人是怎么解决劳动力这个问题的呢?答案是一件特别不光彩的事,黑奴贸易。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黑三角”。英国的船,拉满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到西非换奴隶,再从西非出发去北美,用奴隶换烟草,再拉着烟草回利物浦。而奴隶则留在当地种烟草。这条路线刚好和大西洋里几股重要的洋流相吻合,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这就是著名的“黑三角”贸易。

后来工业革命开始了,率先在棉纺织业爆发,所以美洲的黑奴又开始种棉花。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不是一次技术革新那么简单了。为什么英国人要搞新的棉纺织技术呢?因为先前有全球庞大的市场,市场的需求倒逼英国必须提高棉纺织品产能和劳动生产率。那为什么有全球市场呢?因为英国人搭建起了一个全球贸易平台,这是利用殖民地的一种全新模式。

不止于此,在这个全球贸易平台上,英国人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一种思想。

在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当时的欧洲国家普遍采取一种叫“重商主义”国策。简单说,就是拼命追求贸易顺差,把东西卖给别的国家,拼命赚钱,把赚到的金银留在国内,因为金银意味着战争实力。如果我们回到那个时代,能想出来的增强国力的办法,也只能是这个。

但是英国人成功地摆脱了这个思路。因为有了全球贸易平台,在英国诞生了一种新思想,他们意识到,财富不是金银,金银是死的,真正的财富是要靠资本投入再生产,反复滚动积累起来的。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财富观。

在第一种金银的财富观里,世界上的财富是守恒的,你有我就没有,所以出现那种西班牙帝国式的强盗逻辑,一点也不奇怪,背后是那个时代的金银财富观。

但是在英国人的这个新的,也就是贸易的财富观里,就认为世界上的财富是可以增长的,而且增长是没有尽头的。因为财富的源头是劳动。挑破这个理论的,就是亚当·斯密嘛。

劳动创造财富,最关键的事情是从分工找效率,而分工的根本在于市场的规模。一句话,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所以,英国人就明白,紧守国门会限制自身的市场规模,最终只会和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越走越远。

英国人在这个时候就突破重商主义,打开国门做生意,甚至最终实现了对全世界实行单边自由贸易。最终,贸易越来越自由,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创造的财富规模越来越大,正是这种逻辑成就了大英帝国。

这是第一个收获,从此,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是有它的新时代理论基础的。

那第二个收获呢,是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你想,西班牙人的大航海时代,得益的只能是国王。因为船是国王的呀,军队也是国王的呀,抢来的东西当然也归国王。所以西班牙的社会结构反而被锁死在原来封建时代的状态里了。

但是英国因为在大航海时代迟到,国王也没有那么多力量去抢东西,怎么办?给政策啊,招呼大家一起上啊。

国王颁发特许状给公司特权,国家通过特许公司的玩法把航海事业、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融为一体。注意到没有?现代社会非常关键的一项制度发明——公司——出现了。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创新平台。

李筠老师在《西方史纲50讲》的课里说,他曾经专门去詹姆斯敦,看了当年这些英国公司股东的名单,发现里面有财主、有小企业主,更重要的是还有贵族。对,当年英国的贵族是和这些平民混在一起做生意的。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英国后来没有爆发法国那么惨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法国的贵族,躺在农民身上要吃要喝,不知道还有别的活法,也看不起别的活法。而英国的贵族呢?和平民并着肩地参加到全球贸易中,这批贵族早就资产阶级化了,正起劲儿地做买卖呢。所以,后来英国资产阶级掌权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血洗贵族,大家不分彼此了嘛。因为英国的现代化过渡就相对平稳。

在李筠老师的课里,这一段,我听到了一种感慨:西方文明的演进逻辑很奇妙,最聪明的办法往往是手里没牌的人想出来的。

好,继续想你推荐《西方史纲50讲》这门课。

明天我们聊聊法国。明天见。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