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3 | 说服,就是帮对方清除障碍

最近,我有一个小顿悟,就是下面这句话:

所谓“说服”,其实就是帮助对方“清理障碍”。

所谓说服,就是把他人从固有的路径中拉出来。这个太难了。人人都有“路径依赖”,人人也都有“损失厌恶”,不管你指点的那条路多好,你的道理有多对,你都低估了他陷在现有网络中的深度。

就比如说,你想劝一个人戒烟。你用“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说他有用吗?

黄执中讲过一句话,我多次引用过: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是他人的解决方案。

比如,你觉得孩子沉迷游戏,这是个问题。但是你想,在孩子的眼中,这是他没有成就感的解决方案。再比如,你觉得别人抽烟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他的人的眼中,抽烟是他无聊的解决方案。理解了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为什么劝人改掉毛病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你看到的这个问题拿掉了,就等于是拿掉了对方的解决方案,他要面对他的问题了,他更痛苦,一痛苦,他还是要按照惯性回到他的传统解决方案上来,你眼中的问题又回来了。所以,一个人的建设性,往往体现在:不是纠正看到的问题,而是和要纠正的人一起,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清障”。我们不是在说服他人,我们是在解决他人的问题。这就把轻飘飘的,看起来充满心机、算计和套路的“说服”二字,变成了一个充满诚意和善意的工程。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一直找不到女朋友。然后他上小学的侄子就对他说了,小叔,明天我们班开家长会,你去吧?我们班主任老师很漂亮,26岁,刚和男朋友分手。开个家长会,咋就能接触老师呢?小侄子就说了,你这么着:家长会五点开始,你迟20分钟进去,就说你是我小叔,我爸妈没空来。等家长会结束,你再去找老师问问,前面20分钟都说了什么。这不就单独接触了吗?理由光明正大吧?然后你就多问点,多聊会儿,这不就拖到7点钟了吗?然后你就说,不好意思耽误老师吃饭,请她吃晚饭。后面的事你就自己努力吧。

这好像是一个求偶套路的段子,甚至干脆就是PUA。但是,这么想就低估了女性的智慧了。这几个步骤,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为班主任老师迈出下一步清理障碍。你迟到20分钟,并不意味着我要跟你多聊一个钟头,多聊一个钟头,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接受你的邀请吃饭。所有这些套路,不过是让女老师愿意把接触持续下去提供一个理由,帮她清理了障碍而已。她随时能够喊停。

这个段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并不需要说服;人需要的是自己迈出每一步的时候,遇到那个障碍,谁替我把它清除掉。从说服一个人到帮他清除障碍,这好像只是一件事换了一个说法,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我们过去熟悉的说服,是一个语言的世界,是一个心机的世界,是一个套路的世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哇!好帅!诸葛亮太能说了,把江东的那些投降派骂得哑口无言。这就是说服的最高境界了吧?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如果在当时江东当权的不是主战派孙权和周瑜,而是投降派张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恐怕会下场很惨。诸葛亮展示了力量,但是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说服。

你的那些道理,你的那些如刀锋一般尖利的言词,除了伤害人,没有做任何事。我们把说服变成了论辩,论辩变成了吵架,吵架变成了争锋,争锋背后似乎有个输赢。但是,你没有帮别人解决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清除障碍。

站在你要说服的人的面前,你不是面对他喷唾沫星子。你是转过身,去看看他视野里的种种疑难、种种顾虑、种种焦灼,一点点帮他把这些东西剥开。这不是一个言词的问题,这变成了行动的问题。这不是心机的问题,这变成了一个工程学问题。我特别喜欢工程学这个词,有个明确的目标,拿出方案把它解决掉,这不是我们这些人最喜欢的行动方式吗?

我们不再把他人看做一个黑箱、一个人性的组合,费劲心机的琢磨他到底咋想的,我用什么办法能够像黑客一样侵入他的系统,把他像木偶一样牵着,按照我的意志往前走。成功了,我们的内心也未必觉得自己多光彩。如果按照清除障碍的逻辑,再来想说服,我们是在帮他人解决问题,这个心里感受好像就好得多。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