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到app总编辑李翔,发大愿干了一个产品,就是这本书,《详谈》。
这个产品的创刊号,采访的是链家和贝壳找房网的创始人左晖。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落。
左晖一直感慨,做房产中介这一行,往往得不到尊重。
比如说有一次,有人到链家店里闹事。最后,店长为了平息风波,居然给这人跪下了。左晖说,我当时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太惊讶了,这一行,怎么这么没有尊严。
那怎么解决呢?其实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尊重这个事,靠穿的西装笔挺,靠订制度等等,都没有用,这就是大活人之间的关系和感受。一个人被消费者尊重了,就会像被一束光点亮那样,整个人都会好起来。
所以,贝壳就有三个目标。前面两个都是业务指标,好理解。唯独这第三个目标,把我看愣了,他说,要把房产经纪人的平均从业时间从现在的五六个月,提升到30个月左右。哎?这个目标有什么好追求的?时间长,是为了业务更熟练?
不是,是为了让这些房产经纪人,不再以成交为目标,而是以社区的人为目标。
你想,如果一个房产经纪人,在一个小区工作了30个月,也就是将近3年,那他自己就会成为这个社区的一份子,成为这个小区住户的邻居,成为大家相信的一个大活人,有的人在他手里买了房,结婚生子,今天来这里借把伞,明天回家在门口遇见打个招呼,有生意帮他牵个线,那这个经纪人就活在了大活人中间了,他的尊严就有了保证。他才能在这一行持续深耕下去,成为老行尊。
否则,他天天追求成交追求挣钱,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尊严感、安全感、幸福感,就很难找到。某天,突然袭来的挫败感,就会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一截儿“干电池”。
到活人中间去。看完了这本《详谈》的创刊号,我深深感觉到,我做这个启发俱乐部,真是一个好的决定。
如果我还是做线上课程。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我们这支团队就只能天天被什么营收、日活那些数字驱动。
而有了启发俱乐部,有了得到大学,有了各种线下产品,我们才能重新活在人间。
感谢各位的亲临。我们这些大活人,彼此看见,彼此同行,借助时间这个工具,我们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这就是过去这一周,我自己琢磨得最深的一件事。分享给你。
这么说有点抽象。如果非要变成一种人生策略,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和积极向上的大活人在一起。
这句话乍看起来是一句废话。我们怎么不是和大活人在一起啊?
但是你想,从200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我们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异化”了的。我们很容易误以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机器,是产品,是公司,是组织,是观念,是任务,是数字,是虚拟世界。
当年的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很容易有这个幻觉。今天格子间里的白领也容易有这个幻觉。即使是很新潮的,天天盯着粉丝数量,带货金额的网红,也一样容易有这个幻觉。
目标只要是被给定的,不是在和一大群积极向上的大活人的互动中随时生成的,这个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容易“内卷”,就是容易成为一旦电量耗尽就会被抛弃的“干电池”。
这几年大家都在讨论的所谓“人工智能”对职业的威胁,您想想看,是不是本质上就是这个分别。谁的工作对象是确定的、不变的事物,谁就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谁的工作对象是大活人,无论是保姆还是教师,都不会被替代。
有一位医生朋友就跟我讲:现在医院里,医生的地位比护士高。但是未来可不一定。因为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生的很多工作是可以被替代的,而护士不会。为啥?因为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病”,而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
你看,现在的人生状态的博弈,其实就变成了,谁能把自己的目标放在大活人的环境中随时演化,谁就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