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上周,特斯拉新推出的电动卡车 CyberTruck 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毫无疑问,这是特斯拉争夺传统汽车市场的又一步重要布局。因为你知道在美国,皮卡仍然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交通工具,每天在美国市场售出的卡车有 6500 辆之多。
但要说对于特斯拉业务发展来说最关键的产品,还得是2016年推出的第一款低价轿车 Model 3。
这款车进入市场,对于特斯拉的业务能力和商业模式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低价意味着更大的需求量,这会考验特斯拉的量产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更低的利润率,这会考验特斯拉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
所以,要说特斯拉发展得怎么样,一个必须要问的问题就是,Model 3的业务发展得怎么样?打开大众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并不是来自于特斯拉,而是来自于,亲自体验过 Model 3 的车主。
就在最近,《彭博商业周刊》针对5000位特斯拉 Model 3 车主进行了一次用户调研。这份报告提出了164个问题,把特斯拉 Model 3 方方面面的体验都覆盖了,从产品质量、服务、到自动驾驶程序,以及市场影响力。
据《彭博商业周刊》的编辑说,这是截止到目前,针对特斯拉车主做过的最大规模的调研。
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有多长呢?《彭博商业周刊》说,目前分析过的反馈,已经跟《哈利•波特》前四部书的长度相近了。显然,这是一份信息量很大,非常珍贵的调研。
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彭博商业周刊》发布了一个系列、四篇长文。我把这四篇文章都看了,从中为你梳理出了五个我认为值得关注的要点。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就来给你一一说说。
第一点,先说一下 Model 3 的量产和质量。
从2017年开始,特斯拉已经卖出了35万辆 Model 3。因为量产得急,所以早年的车型难免有瑕疵。其中瑕疵率最高的时期,按季度来看是2018年第三季度。当时每卖出100辆车,在前30天用户就会报告80个问题。
但出现比较高的瑕疵率也情有可原。那时候因为产能紧张,所以特斯拉在超级工厂的停车场里建了一个全新的生产线,把 Model 3 的产能提升了三倍。
所以当时的瑕疵问题,可以理解为用质量换速度的结果。
用户反馈的具体都是些什么问题呢?
举个例子来说,车身瑕疵是反馈比较多的一项问题。比如说车漆掉色或者有划痕,车门把手、保险杠或者充电插口略微错位,稍微严重点的还有车窗裂痕、方向盘略微错位等等问题。
反馈问题量第二大的是车内饰瑕疵,比如说车的座椅还粘着粘胶,车窗边缘有磨损、方向盘上有污迹等等。
再其次是软件和触摸屏问题,比如说插入USB接口后触摸屏发生冻结,或者使用中系统需要重启。
我们这里说反馈比较多,指的是5%到10%的用户反馈有这些问题。
不过到今天,特斯拉 Model 3 的产品质量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彭博商业周刊》的调研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车主投诉,相比2018年第三季度下降了44%。
从2019年2月开始,瑕疵率基本上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下面这张图,你可以看到瑕疵率从2018年1月到今年9月的走势。
总体来说,即便是早期遇到瑕疵的车主,对 Model 3 的总体反馈也还是不错的。
高达99.6%的车主表示,Model 3 的驾驶体验非常愉快(a pleasure to drive) 。《彭博商业周刊》的文章指出,像这样的高满意度在消费产品当中是非常少见的。
第二,特斯拉的产量趋于稳定,但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客服。
在2019年初,马斯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019年第一季度的重点,排在第一位的是提升北美的售后服务。
现在距离他说这句话过了将近一年,结果如何呢?《彭博商业周刊》认为,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使命。
从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对于特斯拉售后服务的不满意度持续攀升,直到2019年第二季度才有所回落。
车主主要的不满之处在于服务的及时性和维修的完整性。今年第三季度,仍然有1/3的车主需要等待10天或者更长才能预约上特斯拉的客服服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特斯拉与众不同的售后服务模型有关。
马斯克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最好的服务就是没有服务”。这是因为他认为,电动车相比起燃油车结构要简单得多,按理说对于维修的需求应该远低于燃油车。
基于这种判断,特斯拉在全球总共只开设了400多个服务中心,而且全部都是自营。对比一下,就知道这数量很少。福特光是在美国,就有5000个经销商。
针对现在用户对于客服的不满意,特斯拉的解决方案是两步走。
一是提升产品的质量,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二是采用移动式的服务,也就是说,派出特斯拉的维修车,到客户那上门维修。而且,用户从今年开始,还可以在手机上预定和追踪服务。《彭博商业周刊》的调研显示,客户对于这种服务满意度还是相当高的。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要点是特斯拉的电池。
从车主使用体验的角度来说,电池充电是一个不可不谈的维度。目前的特斯拉充电的情况是,在超级充电桩充电30分,行驶3小时。这对于能在家充电的车主来说还算是方便,但是如果要到公共充电站充,这个充电速度还是有点慢的。
这样的问题也反映在调研当中。车主对于充电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充电方式和生活区域。总体来说,国际用户对于充电的满意度相比起美国用户要低一些,这和充电桩的覆盖率有关。
关于电池的使用,这份报告还获得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发现:特斯拉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损耗上的表现比其他车厂的要更为出色。
特斯拉的电池行驶1万英里后,充电能力的下降不足1%。而相比之下,尼桑上一代的电池,损耗是特斯拉的三倍。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特斯拉不是一家简单的汽车企业。每一辆特斯拉汽车,其实都是一个移动的储能单元。这就对特斯拉的储能能力要求很高。
不过,最近特斯拉的电池生产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一直为特斯拉供货的日本松下公司,表示不会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建设电池生产线,两家的合作关系有所破裂。
第四,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
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
在9月中旬,特斯拉推出了一个智能呼叫功能 Smart Summon,这项功能允许车主在停车场用手机呼叫他们的特斯拉,随后,车会自动开到车主的位置。
在这项功能上线的第一个月,就被车主使用了一百万次。
这个功能听起来很酷,如果是我,肯定会抓住一切机会试用。不过特斯拉的车主还是相当谨慎的。
很多人使用这项功能的场景,是天气不好或者行动不方便的时候,比如说下雨天,或者在医院看病。
调研的结果显示,70%的人认为智能呼叫的功能有用,但目前只有41%的车主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功能足够稳定可靠。也就是说,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但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一个格外值得关注的进展。
每家做自动驾驶的企业,其实都希望实现终极的L5无人驾驶,也就是说,车子不再需要驾驶员,成为一个完全智能的移动空间。而智能呼叫功能,可以说是目前特斯拉推出的所有自动驾驶功能中,最接近这种愿景的。
第五个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的市场影响力。
你要知道,特斯拉的厉害之处在于,公司根本就不在广告上花钱。这也是他们的厉害之处。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完全是建立在用户体验以及创始人的光环之上的。
在《彭博商业周刊》的调研中,有55%的用户表示,他们对于马斯克的看法,影响了他们最终买车的决策。
这种CEO的个人影响力,在汽车行业里非常少见。而购买了特斯拉的用户,又都是死忠粉,在买车之后摇身一变,成了特斯拉的免费销售。
在调研当中,99%的 Model 3用户表示,自己会把 Model 3 推荐给家人和朋友,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推荐率。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你梳理的《彭博商业周刊》特斯拉 Model 3 用户调研报告里的五个要点。
在5月份的节目里,我们曾经聊到过,华尔街的分析师当时很关心特斯拉会不会破产。在那之后,不断有用户来问,特斯拉近况如何?量产问题解决了没有?盈利能力怎么样?
我想,听了这份报告,你对特斯拉的近况会有自己的判断。
我想说的是,特斯拉的愿景远远不能用一家普通的汽车公司来衡量,所以它所要面对的挑战,也必定是非同寻常的。
《彭博商业周刊》里有一句对特斯拉的评论,我觉得说得很到位,在最后跟你分享:
挣扎着让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一边做一边从一个从未经过测试的体系中发现缺陷,然后修理这个缺陷,接着再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特斯拉的故事。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